从今天起脆皮蘑菇用自己的邮件地址登录了。看官们不用为区分我俩而苦恼了。
早就知道我们南通是我国南派风筝的主要产地。
所谓“南鹞北鸢”,我们南通最有特色的是"六角板鹞",又叫“板鹞”,全国绝无仅有。结构类似八卦,由长方形和正方形组成,还可制作七连星、九连星等样式。鹞面装有数十只乃至数百只大小不一的哨口。放飞时,发出不同的音响,组合成一支雄壮的空中交响乐。因哨口的材质不同,发出的哨声也不一样。哨口一般以葫芦、竹筒、白果和鹅毛管做成。做哨口是一门极复杂的技艺,它是根据空气在哨桶中快速回旋震荡而发出一定频率音响的原理制作而成的。哨口响不响、好不好听,取决于哨口的大小、形状、材料以及哨面进风口的位置、角度、长短及宽窄的不同,可谓千变万化,变化莫测。(以上内容摘自清华晨光在新浪的博客,可能也是南通人吧)
前些天跟着老妈去我家硕果仅存的几亩小麦地视察,顺便到附近的顾大大家请教一些农活知识(远近属他种地最好,我妈又不太懂)。结果这一拜访,竟发现一个民间艺术家。
走进顾大大的堂屋,侧面墙上挂着两只巨大的风筝,都比我们的“科考飞猪”大,正是“六角板鹞”。走近一看,上面排排列列整整齐齐地栓着精巧的哨子,都是木雕的。问了问顾大大的儿媳妇儿(我好象是叫她姐的),才知道大些的那只由37只小鹞子组成。别看风筝大,线却不粗,据说只要两个人就能放起来。想想我们的“飞猪”,动用了十来个壮劳力(也很有趣)。里屋还有一只小一些的,包含19只小鹞子。
姐带我去顾大大的雕刻台看了看,哇~好多哨子。她说顾大大经常雕哨子雕到深夜。据说经常有企业家开着轿车到他家来买风筝。不过顾大大很少卖,因为做一只太费时费力了,往往做完就舍不得卖了。再回去看看那快把整面墙都占满的两只鹞子,真是艺术啊!不愧是南通的骄傲!只可惜忘带相机了,下次争取拍几张。
听说每年开春顾大大家都会放,但愿以后有机会能亲眼看到,也亲耳听听别样的“空中交响乐”。
两点感受:
1,睁大双眼,多观察,平日只在田地里看到的乡亲很可能有一手绝活儿;
2,美好的生活哪里来,灵巧的双手来创造;美好的生活哪里来,辛勤的劳动来创造。
1 条评论:
呵呵,好的,收到!我在家用了点尿素霜,那才叫真的价格便宜量又足呢,效果竟然也不错!至少短期看来还行。
发表评论